紅泥是宜興紫砂陶土另一主要的泥料之一。紅泥亦稱"小紅泥"、"朱泥"、"石黃泥".原礦呈黃色或
黃綠色,經燒成后成大紅色、赤紅色、朱紅色、淡紅色,故名。宜興陶土中有一種叫做嫩泥的原料。
嫩泥是接近地層表面的一種粘土,性質有軟硬、韌脆、粗細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。它可摻和一切陶
土色泥,各種陶器根據大小、厚薄、曲直之異,摻和用泥也各有區別。宜興陶土嫩泥礦分布在宜興
丁蜀鎮周圍山區,主要有趙莊山、川埠香山、紅廟西山、洑東南山等等。在明代,蜀山亦有嫩泥礦
的記載文字出現。作為宜興紫砂陶土原料之一的紅泥,礦層就位于嫩泥和礦層底部,質堅如石,故
稱"未觸風日之石骨".這種礦物,屬"石黃泥"的原礦呈金黃色,屬"朱泥"、"小紅泥"的原礦呈淺黃綠
色,為致密塊狀,是一種以粘土為主要礦物成分的黃綠色粉砂質粘土巖。其礦物組成經薄片光學鑒
定為:伊利石、高嶺石、氧化鐵、石英和白云母。宜興紫砂陶土紅泥具有合理的化學成分、礦物構
成和工藝性能。紅泥因燒成溫度偏低,故常用來制作小件器物和作為化妝土,作為紫泥坯件表層的
裝飾之用。
宜興紫砂陶土的開采,因紅泥接近地層表面,人們一般為露天開采為主。而紫泥、綠泥的開采卻
比較復雜,需"深入數十丈乃得"、"砠白碭,鑿黃龍,宛掘井兮千尋,改巖有骨,若入淵兮百仞"
?。ā蛾柫w茗壺賦》)。故《荊溪疏》里有關于"高原峻板,半鑿為陂"的記載。舊時開采紫泥和綠泥,
開鑿石坑后,用黃石塊砌成圈拱,邊開挖,邊砌筑??拥郎钊肷綆r二三里,深達數十丈。開采泥工
按礦層引脈,用鎬開鑿,用人力背挑,勞作艱辛。產量很低,成本很高。五十年代起,逐漸采用機
械開采,鋼軌纜車輸送。宜興紫砂陶土泥料一般與宜興陶土甲泥一起開采,經開采時精選加工,將
紫砂泥料分別區分處理。舊時稱人工開采的坑道為"宕",現今稱"井".著名的紫砂"宕口"、"礦井"為黃
龍山"四號"、"五號井"."四號井"位于丁蜀鎮黃龍山白宕村,"五號井"位于丁蜀鎮黃龍山蠡墅村,是
自古到今的優質紫砂陶土泥料礦井之一。
宜興紫砂陶土泥料無論是紫泥、綠泥還是紅泥,從礦層中開采出的礦泥,俗稱"生泥".需堆置露
天,經風化、敲鎚、松散、磨研、過篩、水拌、陳腐、槌練(現今則通過機械粉碎、過篩、捏練),
才成為可供制作坯件之用的熟泥。明?周高起《陽羨茗壺系》載:"造壺之家,各穴門外一方地,取
色土篩搗,部署迄,弇窖其中,名曰養土。"生泥露天堆放的時間,一般都在三年以上,稱之風化。
除了練泥加工的每道工序工藝流程之外,泥礦的陳腐是導致最終效果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。就是使礦
料在有氧分條件下,充足吸取水分,使之徹底分化裂解,增加其自然細度,讓泥料結構的精華(硅、
鉀、鈉等天然成分),得以盡量浸出外移。泥料陳腐一般都要十個月以上,這樣礦料就能完全裂解與
分化。既可改善泥料性能,增加塑性,亦能使泥料經燒成后潤濕可親,顏色溫潤可愛,經沖泡品茗,
其顏色都會有所變深,火氣退化而變得柔和玉氣。
本文文章內容、圖片資源(我司產品圖片除外)等資料源自于壺友分享、我司技術顧問、網絡資源等渠道整理而成, 本站只負責對內容素材進行整合、編輯、排班,主要目的在于為更多的壺友、茶友傳遞更多信息,為您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。如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附上證據,聯系砂軒紫砂,砂軒會在三個工作日內盡快處理,刪除相關文章!
本文版權歸砂軒紫砂所有,歡迎眾位壺友、茶友前來學習,但是轉載請注明本文網址。未經砂軒授權,禁止任何站點鏡像、采集或復制本站內容,違者砂軒將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到底!
在紫砂壺的歷史發展里,有一種經典而特別的壺型,它賦予了紫砂壺全新的自然之美,它就是紫砂壺里的“提梁壺型”。...
許多剛接觸紫砂的新壺友, 想入手一把紫砂壺,卻不知道該如何選。如果身邊有專業人士幫忙介紹,或者有老壺友幫忙參謀,也還好。倘若沒有,單靠自己在網上搜索資料、看專業知識,恐怕也會云里霧里,難以入門。...
周桂珍紫砂壺怎么樣?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...
轉眼間歲末將至,中國人非常重要的春節節也將要來臨了,在這里提前跟大家說聲春節快樂!...